《福运小夫郎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晨曦小说(m.chenxixsw.com)
“恭喜!”
“恭喜解元公!”
“大喜事,大家都高兴高兴!”
“咱们上河村真是块风水宝地!”
“那可不是,咱们解元公是这些年从咱们上河村走出去的第三位举人老爷咯,一个个都这么年轻。”
“黎家这些年的变化真叫人不敢认,啧啧。”
“咱们白家的也不差,嘿嘿。”
“那可不是,感觉再过两年,咱们上河村应该改名为上河镇。”
……
上河村的村民们做在饭桌上开着玩笑。
“你们几个老不修的,喝了两口马尿就满嘴的废话,吃的还堵不住你们的嘴?”旁边的老婆子看着那些喝两口黄酒开始上脸的老头子们,没好气地。
“老姐姐,今天是咱们村的大好日子,就让他们多喝两口,平日里我家那老头子想喝我可不让。”另一位老婆子笑眯眯地。
这一桌上坐着的人基本都是上河村白族的人,他们之间沾亲带故,大家话不用那么顾忌。
在黎明德和白志文考中进士后的第五年,黎明康十七岁时,他成为了原汉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,破了当年白志文二十岁中解元的记录。
一直以来,原汉省、南辽省和洱沧省这几个省的学风都不是那么盛,年轻的举人少,黎明康在中举之后,昌平县上河村这个地方再度进入原汉省人的视线。
这时候,大家才知道,原来那个地方不仅仅有这位十七岁的解元公,在多年之前那里还在同一年出过两位举人,其中一位是解元,另一位第三名。
不仅出了读书人,郑氏乡试熏兔也是上河村的,正是远近闻名的兔乡。
黎明康能够在这么年轻就中举,是因为他这些年不仅仅在原汉省读书,他在十四岁成为秀才那年就同白木根一起去了趟京城,在京城待了两年,那两年他不仅有哥夫白志文教,还有哥夫的老师德辉先生指导。
且一路上跟着白木根在外面走,他见识过的风景多,不是窝在家里死读书,多种原因综合之下他成为了最年轻的解元。
上河村彻底出名后,上河村就被更多人关注了起来,大家想看看到底是多么人杰地灵的地方,能养出来这么多厉害的读书郎。
起来,上河村人这些年变化挺大的,年龄大一些的人留在村里或者种地,或者养兔子,或者去郑家盖起来的作坊干熏兔的活,年轻些愿意出去闯荡的,就在白木根的带领下,去到外面做事,孩子们不用下地干农活,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在村里的村学读书。
穿衣吃饭的变化只能体现外在改变,村里有了村学后,上河村的人才开始真正变得不一样起来。
因为不管是白族的人,还是其他牛家的、李家的、吴家的,只要是上河村的人,大人、孩都可以去到村学听课,找夫子识字。
人一旦识了字,走出去精神气就和普通的人不同,上河村众人都昂首挺胸的,比县城的人还要牛气。
当然了,上河村众人牛气的最根本原因不是他们村里有了村学可以识字,是因为他们村已经出了两位进士老爷。
黎明康也中举,想必过不了几年又能多一位进士老爷。
人一旦有了精神,不管做什么都有劲,在白村长的带领、鼓励下,大家一点点识字,上到四五十岁的老头子老婆子,到七八岁的孩子都能轻轻松松背诵三百千。
在这几年中,上河村十二岁的孩子有好几个考过了童生,还属于底子扎实以后能继续读书考科举的那种,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,不定以后上河村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读书考科举这条路。
毕竟有了白志文他们在前面做榜样,大家切实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,孩子不那么想读书的都会被大人要求读书,在严厉的鞭策之下总能发现几个能读书的好苗子。
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只要继续坚持下去,上河村就会变得越来越好。
上河村能有这样的改变,离不开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的引导。
因为他们在做官之后从不主动用银钱补贴村里,他们只会给村里找合适的夫子,给村里购置类似于族田的村田,给村里修村学,等村里的孩子读书有了成果后引荐他们去更好的学堂。
现在,五年过去,黎明康中举时已经能看到明显效果了。
孩子们读书识字可以继续考科举,那些已经成年、甚至年龄还挺大的人读书识字,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想法。
不仅在家乡上河村用读书影响人,黎明德在南辽省上任之后,在他管着的范围内,他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村子也推行这样的做法。
因为是官家主办的,肯定没有像上河村那样修漂亮大气的村学,只是找了那几个村里的旧房子重新加固一下,然后请了普通的夫子过去教那里的孩子读书。
没有纸笔,就用树枝和沙子代替练习写字,夫子该教的都教,那些村子的孩子们能够学到多少,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。
从请夫子去到村里给孩子们上课开始,黎明德就时常去那几个村子,同村里人聊天,告诉他们读书除了考科举做官,还能做什么,
由于他本身是从村子走出去的寒门学子,黎明德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了当地的土话后,很快同当地的老百姓成一片,他的话村里人大都愿意听一听,
于是,黎明德做的事短期内就有了效果,这些孩子想要靠着简陋的学堂就读出头考科举太难了,更多的孩子在学会了大部分字的读写后,他们的家里人就听黎明德意见,将孩子送去外面做什么账房学徒、管事学徒这类必须要识字才能做的事。
靠头脑挣钱比纯粹靠卖力气更快且轻松,当有了几个孩子拿着工钱回家后,其他人看到了这样做真的能得到好处,立马对自家孩子也严格要求起来,认真对待教他们识字的机会。
这就是黎明德的目的,读书费钱,考科举费钱,不如先做点实际的,从改善村里人的生活做起,等到他们能够吃饱穿暖了之后,他不主动提,大家都会想要继续送能读书的孩子读书。
刚开始,黎明德做的那些事在知州看来有些胡闹,索性黎明德没有找州衙要多少银钱,在黎明德做好了自己事情的情况下,他就没有怎么管。
没想到,他没有管的事在后来会给他惊喜,等到了五年后,那几个村子真的大变样,这几个村子的变化成为了他那一年述职折子的亮点。
靠着这几个村子的变化,知州在吏部的考评为上佳,他升任通判。
从正六品知州变为从五品通判,虽然品级只变化了一级,但是通判这个职位很紧要,不是普通人能够做的,在通判做三年后,调任知府的概率很大。
知州的位置空了出来,黎明德就从州同知升成了知州,主管一州的政事。
手上有了更大的权利后,黎明德开始在全州的村镇推行他的想法,雇佣那些识字的、有耐心的老童生去到各个村子做夫子。
不仅仅从孩子们读书的问题入手,黎明德还召集了工匠们在一起,教那些不想继续读书的孩子各行各业的手艺等等。
一开始很困难,谁都不想把自己吃饭的手艺交给没有关系的人,教会徒弟饿死师父,是他们每一人从入行开始就深谙的道理。
黎明德想了不少办法,最终终于服了几位瓷窑的师父,以收徒的名义,在官府修建的磁窑中教那些愿意学烧瓷手艺的年轻人。
闭门造车变成集思广益,磁窑产出的瓷器不论花样、形状还是颜色、造型都变得丰富起来。
三年后,瓷器成为了黎明德管理的州的特色,远销大虞朝外面的藩国。
再三年后,黎明德治理的州童生数量、秀才数量翻倍,收上来的各类税翻倍。
黎明德政绩让他在调任时直接从知州直接升任布政司副使,主管民政事务,负责配合学政,南辽省难出读书人的痛在黎明德和学政的手上慢慢改善。
不知不觉中,南辽省学风盛行,这几年南辽省人才辈出,尤其是黎明德执政过的那个州,几乎每次乡试的解元都是从那里出来的。
后来黎明德从布政司副使升职为布政使,他积极推动各行各业的改革,短短几年就让南辽省的税收一跃成为国内排在前几位的省。
每年巡抚去到京城述职的时候,对上别的巡抚都能抬头挺胸,不像以前那样总是被奚落。
在黎明德四十岁时,他从南辽省布政司调任到了位于大虞朝中部的靖池省做巡抚,靖池省属于那种不起眼的省,面积不大不、人不多不少,没什么特色。
但是黎明德很快发现了靖池省的优势——位置。
靖池省内地势平坦,他就在靖池省四周通了几条商路,培养商队、往来通商,活生生地把一个没有特色的省盘活,成为了比京城还让商人们向往的地方。
作者闲话:感谢? ?)?*??对我的支持)
这是一个群雄并起而逐鹿,百花齐放又争鸣的年代。 他自山中来,走向繁华人间,他从地狱归,何以涅槃重生? 归原归原,小说主要讲述主角从深山来,最后回归原点的故事,这一路的历程,便是《归原》。
都市 84万字 2020-11-29
在王团团成为一本书的盟主时,这本书给她带来了一个福利。 她穿越了,穿到了这个书的世界。作为一名死忠粉,她对这个世界的剧情了如指掌。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吗? 她又不是女主,女配,而是女主的对头,最美雌性索菲亚。 那个跟女主作对,被万众粉丝唾弃的女反派。 让她早点死的反派,也是小说中前期女主的最大对头。 她差点害的女主一尸两命,到最后自己却是一尸六命。 生下的小虎崽一个都没有活,自己的小命也没了。 为
其他 82万字 2021-02-01
丢了十五年的明家女儿岁瓷找回来了 当晚被一张绿皮火车票送走 明父语重心长“咱们书香门第,家里孩子都是文化人,吃不了下乡那个苦……” 兄弟姐妹危险警告“懂几门外语?会几种乐器?读了什么书?乡下来的正好下乡去!” 岁瓷“好的告辞不见!” 七零年代缺吃少穿,传言北都无法无天的败家子云少新娶的媳妇岁瓷又懒又馋,娇气任性,还是个大字不识的乡巴佬……正好乌龟配王八! 岁瓷日常“我爸妈为了养女要牺牲我!” 云
都市 14万字 2020-09-21
《天狼战神》五年前,他被害入狱,叫天不应! 如今,他手握百万强兵,强势归来,风华绝代,成一代统帅。 大雪铺天的江城,便激起惊涛骇浪! “妈,齐家那劳改犯又回来了,看我去让他来给你跪下认错。” “妈妈,那家伙太可怕了,是个怪兽!”
都市 155万字 2020-09-29
叶潇堂堂一个修真界大能,她做梦也没想到因为一盘西红柿炒鸡蛋炸成烟花,重生到娱乐圈无脑恋爱小说的一个女配身上。 黑粉说我是花瓶,火不了,迟早糊穿地心? 不好意思,影后的奖杯有点重,麻烦让让。 水军造谣我被金主包养? 那个不好意思啊,其实我是资本的本身。 某个重生的白莲花上门挑衅。 重生?叶潇嫣然一笑不好意思我也是呢,我有两个系统呢。 医术乃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如果你问我还有什么不会? 大概...是
都市 72万字 2020-09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