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曦小说
  1. 晨曦小说
  2. 耽美小说
  3.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
  4. 第244章 一场乌龙引发的政变
设置

第244章 一场乌龙引发的政变(1 / 1)



《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晨曦小说(m.chenxixsw.com)

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,但各朝不少读书人却从中发现到了一个疑点。

可以戊戌变法之所以匆匆落幕,关键一点在于康有为发动的政变失败了。

所以各朝的读书人对于戊戌政变万分疑惑,不明白光绪为什么会指使康有为行此大逆不道之举。

要知道在名义上,慈禧太后是光绪皇帝的母亲。

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,一个儿子想要发动政变除掉自己的母亲,这简直是丧心病狂。

哪怕光绪发动政变成功除掉了慈禧,满朝文武大臣也不可能让一個弑母的皇帝继续坐稳皇位。

深受儒家熏陶的文武大臣不会接受一个大不孝的皇帝,光绪最后的结局也只能被赶下台。

各朝的读书人向主播询问关于戊戌政变的疑惑,苏晨看到之后这才发现大家误会了。

“其实戊戌政变和光绪没什么关系,纯粹是一场乌龙事件,主播可以给大家讲讲这场乌龙的来龙去脉。”

“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,使大清看到了自己与西方的差距。”

“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,直接把首都都给丢了。”

“在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,大家都明白,要再不改革,大清就得玩完。”

“于是在慈禧和恭亲王的主持下,大清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。”

“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。”

“意思是只学西方的技术,制度还得用老祖宗的。”

“但是经历了甲午的惨败后,人们才发现老祖宗的制度也不管用了。”

“英法打不过情有可原,毕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。”

“但的日本都打不过,这就实在不过去了。”

“大清搞洋务运动的时候,日本还处在德川幕府时代。”

“那会的日本跟大清差不多,也是闭关锁国,完全没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。”

“但明治天皇上台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后,日本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。”

“毫无疑问,明治维新是成功的。”

“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,国力日渐强盛。”

“对比中日,可以很明显地发现,一个只会仿造而没有创新与造血功能的国家。”

“除了向列强买军舰,送订单外,别无其他选择。”

光绪:朕对戊戌政变完全不知情,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,感谢主播为朕正名。

慈禧莫名其妙的把他软禁在瀛台,他是有冤无处伸。

他都已经明确告诉了慈禧,自己对政变完全不知情。

可无奈慈禧不相信他,非得认为政变是他指使康有为干的。

他简直是欲哭无泪,都快恨死康有为了,害得他被软禁起来,失去了自由。

那场政变完全就是康有为擅自做主策划的,他是一点都不知情,完全被蒙在鼓里。

他要是知道康有为会围园杀后,肯定会阻止康有为行此大逆不道的谋逆之举。

他虽然对慈禧又敬又怕,但从未想过发动政变除掉慈禧。

毕竟不管是从法理上来,还是从养育之恩上来,慈禧对他有大恩大德。

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干出这等离经叛道的罪行,别是自己,全天下人都不可能饶恕自己。

“纵观三十年的洋务运动,清政府对待西方的态度是既惧之制度,又厌之文化。”

“实行的是有距离的接触政策,只涉及器物不学习制度,只知皮毛不知根本。”

“这与日本当时实行明治维新,主动追随融入西方的脱亚入欧战略迥然不同。”

“改革层次不同,导致中日两国的发展速度和最终效果差异巨大。”

“既然洋务运动不行,日本的明治维新可行。”

“那很自然的,当甲午战争结束后,上到慈禧光绪,下到贩夫走卒,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。”

“大清还得改革,就照着日本改,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,不然就只能亡国。”

“于是到了9年,在光绪皇帝的主持下,清政府便开始了戊戌变法。”

“现在一戊戌变法,我们后世人往往有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。”

“慈禧太后代表着贪恋权力的老顽固,是扼杀变法、杀戮维新派人士的老妖婆。”

“光绪皇帝是一位发愤图强的有为君主,但却有名无权,什么都了不算,倒霉蛋一个。”

“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则是救国救民的大英雄,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。”

“可戊戌变法的历史真相并非是这样的,总的来戊戌政变就是一起乌龙所引发的惨剧。”

慈禧:我是支持皇上变法的,可奈何皇上不争气,我只能出来稳定局势。

她贪恋权力,她无可辩驳。

可要她反对变法,还大骂她是老妖婆,她是完全不认的。

自从鸦片战争之后,大清国就一直被欧洲列强欺负,以至于到了现在还要被昔日看不起的日本欺负。

为了大清国不亡国,她深深的明白必须变法了。

所以皇上任用维新派人士变法,她是大力支持的。

只要皇上不违反祖制,想要怎么变法,她都不会阻拦。

可事实证明,皇上只会把局势越搞越糟,引得众多大臣强烈不满。

要是再这样下去,大清国还没有被列强瓜分完,满清王朝自己就要崩溃了。

出现这样动荡的局面,她只能出来收拾皇上留下的烂摊子,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她扼杀变法一。

“在戊戌政变之前,主播先给大家事件的主人公慈禧。”

“慈禧这个人,可以她既是幸运的,同时又是不幸的。”

“她幸运,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,执掌大清将近半个世纪,享尽了荣华富贵,最终还能得以善终。”

“她不幸,人生三大不幸,她全碰上了。”

“早年丧父,岁的时候就死了爹。”

“俗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作为家中的大姐,年纪轻轻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。”

“中年丧夫,26岁的时候老公咸丰死了,而26岁在当时来也算是中年了。”

“最后是晚年丧子,等到她40岁,好不容易把儿子同治培养出来,等到儿子亲政了,自己就可以退休享清福了。”

“却不曾想同治又死了,白发人送黑发人。”

“当人生三大不幸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时,大部分人的心态都会是崩溃的。”

“若是心理素质差,40岁的慈禧估计就抑郁而终了。”

“不过慈禧靠着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是挺了过来,她把4岁的光绪抱到宫中,从头开始培养。”

慈禧:我的内心要是不强大,我也走不到如今的地步。

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,她不禁唏嘘不已,感慨良多。

从时候父亲去世,她就知道自己没有依靠,只能靠自己。

好不容易有咸丰皇帝当作依靠,结果还没享几年福,咸丰皇帝就去了,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。

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,她独自一人应对朝堂的政局,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。

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,她也可以享享清福了。

可万万没想到,厄运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,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。

接连遭受打击,要是一般人,可能就抑郁而终了。

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,不仅仅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大清王朝。

现如今的大清帝国危四伏,随时都有可能灭亡。

她要是不能振作起来,那大清帝国将群龙无首,灭亡得更加迅速。

“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作为大清帝国的继承者,主要是因为光绪是慈禧的亲妹妹婉贞所生。”

“而慈禧平生与婉贞的关系最为要好,能好到什么程度呢?”

“据记载婉贞死的时候,慈禧亲自去看望,觉得婉贞陪葬的规格太低,当场暴怒。”

“然后亲自带着太监把他们家里里外外搜了一遍,把所有的好东西全给妹妹陪葬。”

“在这个过程中,慈禧几度情绪失控。”

“慈禧如此在意自己的妹妹,对光绪自然差不到哪里去,而这只是光绪与慈禧在娘家这一层上的关系。”

“而以夫家的关系来,光绪的父亲是慈禧老公咸丰的弟弟,光绪就是慈禧的侄子。”

“所以无论从娘家的角度还是从夫家的角度来,光绪都是慈禧最亲的人。”

“她不跟光绪亲,还能跟谁亲呢?”

“她不扶持光绪当皇帝,还能扶持谁来当皇帝呢?”

“所以在培养光绪这件事上,慈禧是格外用心的。”

“据史载,光绪进宫后身体不好,肚脐眼经常是湿的,慈禧便天天用纱布给光绪不停的擦。”

“光绪怕打雷,慈禧就天天抱着他睡觉。”

“一旦光绪被雷声惊醒,慈禧便会紧紧抱着光绪,不使他受到惊吓。”

“慈禧当时对光绪的照顾细微到了每顿吃什么,每天穿什么,慈禧都要亲自过问。”

“后来等到光绪长大些,开始读书习字了,慈禧也是把的教光绪写字。”

李世民:还以为慈禧和光绪一直势同水火,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段温情的故事。

之前为了变法,慈禧和光绪一直闹得很缰。

可如今看来,慈禧和光绪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恶劣,至少慈禧是真心实意的对待过光绪的。

不管是用纱布擦拭肚脐眼,还是抱着怕打雷的光绪睡觉,都足以明慈禧对光绪的爱丝毫不弱于亲生母亲。

看到两人的感情一开始那么深厚,可后来却闹得形同陌路,他惋惜的摇了摇头。

两人之所以有今天,到底也是为了权力之争。

只能在权力面前,亲情都要靠边站。

不过从政治能力方面来,权力在慈禧中要比光绪好得多。

他已经见识到了光绪的无能,要是光绪掌权变法维新,对天下老百姓来,不见得是一件好事。

“经过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,到了年,光绪6岁的时候。”

“慈禧也做出了重要决定,为光绪举行亲政典礼,并宣布归政光绪。”

“按照正常程序,慈禧应该在光绪岁大婚后再宣布归政。”

“所以当慈禧提出这个想法后,大臣们都十分紧张。”

“当时的大清风雨飘摇,没有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掌舵,国家怎么往前走?”

“把国家交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,这显然不合适。”

“面对大臣们的极力挽留,慈禧只好又训政了两年。”

“但到了9年,当光绪年满岁的时候。”

“慈禧坚决交出了大权,跑到颐和园养老去了。”

“只是在养老的同时,每每遇到大事,慈禧都会亲自为光绪把关。”

“等到光绪完全成熟了,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光绪了。”

“由此看来,至少在那个时候,慈禧并不贪恋权力。”

“当然大家可能会认为慈禧当时是迫不得已才交权,可是如果站在慈禧的立场,就能发现慈禧做这个决定是很正常的事情。”

“当时的慈禧已经54岁了,为大清操劳了近30年,也到了退休的年纪。”

“慈禧感到累了,她把权柄交给光绪,自己去养老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决定。”

“站在常人的角度来,慈禧对光绪的抚育之情并不比亲生母亲差。”

“而慈禧也认为光绪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,把权柄交给儿子很放心。”

“如果剧情就这样发展下去,慈禧就会成为第二个孝庄,前后培养了大清的两代君王,最后功成身退。”

“只可惜孝庄培养的是顺治和康熙,而慈禧培养的却是短命的同治和胡闹的光绪。”

吕后:作为一个母亲,我非常理解慈禧的想法。

慈禧把光绪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,在光绪大婚后选择把权力交还给光绪。

在她看来,慈禧的这个决定再正常不过了。

毕竟把权力还给儿子,自己去安享晚年,这是每一个太后最为淳朴的想法。

慈禧如此,她也同样如此。

自己的盈儿登基后,她的选择和慈禧一样,也想着安享晚年。

她原本想着一步一步把权力归还给儿子,毕竟大汉还需要靠她维持稳定,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权力还给儿子。

等儿子慢慢熟悉政务后,可以很好的驾驭朝堂,她再把剩下的权力陆续还给儿子。

她的这一选择和慈禧的一样,从来没有想过一直把持着权力不放。

可无奈的是,她的盈儿和光绪一样不争气,根本就不能稳住朝堂。

所以自始至终,她都理解慈禧的想法,可以是感同身受。

“光绪的生平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,热血青年,志大才疏。”

“甲午开战之前,光绪坚决主战。”

“但光绪并不知道中日之间战力的差距,也不知道当时的清军大多疏于操练,战力与完成近代化改造的日军早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。”

“开战以后,光绪几乎每天都翻看圣武记,希望从中能找到打仗的灵感。”

“而圣武记主要记述的是康熙乾隆时代的战争,以康熙乾隆时期的军事思想来指导一场近代化战争,这哪有不败的道理?”

“甲午战败后,光绪才算是清醒了一些,认识到大清原有体制的不足,便萌生了变法的打算。”

“对此,慈禧是支持的,并没有过多的阻拦。”

“实际上,如果没有慈禧的同意和支持,戊戌变法根本就无法进行。”

“可是光绪颁布定国是诏,宣布变法后,他糟糕的政治水平以及无法掌控大局的能力很快又显露了出来。”

“比如光绪当时打算精简构,任用新人、裁剪绿营、废八股、兴西学。”

“但光绪又急功尽利,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旧体制全部打碎,让大清马上实行新法,旧貌换新颜,这完全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。”

“光绪在搞不定既得利益阶层的情况下,要裁撤近万人,还选择信任杨锐、谭嗣同、康有为等维新派新人。”

“这就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,成了众矢之地。”

“所以新政实施没几天,各种不满和反对的声音便铺天盖地。”

“守旧派不能容忍变法运动的开展,纷纷上书慈禧要求杀了康有为,庆亲王跑到颐和园跪请慈禧垂帘听政。”

“见政局被搞得一团糟,慈禧为了稳定,只得连下三谕,要求光绪交出一二品大员的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。”

“这时候光绪怂了,他又像甲午战争时那样,事前信心满满,稍遇挫折后很快就泄气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”

“作为一个改革者,光绪缺少改革家的坚韧气质,更缺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。”

武则天:这就怪不得慈禧了,儿子能力不行,也就只能依靠慈禧住持大局了。

她最清楚不过,想要变法改革,必然会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阻扰。

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统治者的政治能力,该怎么通过打压拉拢大臣来推进变法,这需要极强的政治段。

可显然,光绪并不具备这种执政能力,反而弄得一团糟。

这个时候为了大局的稳定,就必须让政治能力成熟老练的慈禧出来稳定局面了。

来去,也不能怪慈禧抓着权力不放,实在是光绪不争气啊!

就正如她的几个儿子,哪怕扶持上了皇位,也没有能力解决朝政问题,她也是不得不出来住持局面。

她也想把权力交还给李唐王朝,可无奈几个儿子不争气,没有当皇上的能力。

为了江山社稷,为了天下老百姓,她也就只能自己上了。

“见光绪没了雄心壮志,南海圣人康有为便粉末登场了。”

“戊戌变法之初,康有为鼓动维新派排斥李鸿章。”

“直立总督荣禄担心这样会增加变法阻力,便旁敲侧击的劝光绪谨慎行事。”

“康有为听后跑去跟荣禄,推行变法其实很简单,杀几个朝廷大员就搞成了。”

“原本支持变法的朝廷大员就不多,康有为如此嚣张的行事作风和言论,把本来还支持光绪的几个大臣也得罪了。”

“由此看来,康有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但是毫无政治智慧的政治投者而已。”

“如此素质,光绪显然不可能重用康有为。”

“康有为当时的官职仅为总理衙门章京,仅仅只是一个六品官而已。”

“而维新变法这么大的事,至少也应该是李鸿章这样的一品大员来主持。”

“康有为一个六品官,怎么可能主持变法这种大事呢?”

“主播这里额外插一句,戊戌变法失败后,康有为流亡海外时,时常拿出自己与光绪的合影来证明光绪对他很看重。”

“但实际上这张照片是p的,光绪与康有为根本不熟,两人只是见过一次面而已。”

“由于康有为与光绪不熟,作为一个乡下士绅,他也就不能理解慈禧与光绪的感情了。”

“所以当作为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,出于担心光绪瞎搞,把大清搞没了,数落了光绪一番后。”

“康有为顿时就认为慈禧要废了光绪,另立新君。”

“然而慈禧要叫停变法,根本就用不着废黜光绪。”

“并且不到万不得已,慈禧也不可能废除光绪。”

“因为从法理上来,慈禧是作为皇帝的母亲才享有的权利,才有太后的权威。”

“如果慈禧一点准备不做,直接废的光绪,就等于是废掉了自己的权利基础。”

“什么叫垂帘听政?皇帝坐在前面,太后坐在后面,太后借着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,这叫垂帘听政。”

“没有皇帝了,慈禧还怎么垂帘听政?”

“这个简单的道理,康有为貌似不懂。”

康有为:原来一切都是我误会了,慈禧没有想要废黜皇上,悔之晚矣啊!

慈禧和光绪关系不好,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。

慈禧一直把持着权力架空光绪,在他看来,慈禧分明就是把光绪当作傀儡罢了。

所以传出慈禧把光绪数落一顿后,他这才觉得慈禧想要废黜光绪。

他为了自己的前程,为了中华民族,积极推动光绪变法维新。

要是光绪被慈禧废黜了,那他的所有努力全部都会化为泡影,什么都完了。

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,他这才想着发动政变围园杀后。

可如今看来,一切都是他误会了,慈禧并没有打算废黜光绪。

想到这里,他不禁有些后悔,害了维新派人士,也害了光绪皇帝。

“9年9月日,光绪下了一道谕旨,大概意思就是让康有为去上海办报纸。”

“这其实是一道很普通的谕旨,光绪不想与慈禧翻脸,只好把康有为打发到外地。”

“但康有为接旨后,却认为是慈禧要动了,光绪是在有意保护自己。”

“为了报答皇恩,康有为竟然发动维新派,联络了唐才常、袁世凯。”

“据还有著名的江湖人士大刀王武五,制定了一个围园杀后的计划以解救光绪。”

“这个计划相当扯,且不唐才常领导的会党才几百人,袁世凯也不可能冒着杀头的风险掺和这事。”

“就康有为的想法也是相当可笑,直到这个时候还固执的认为只要挟持了慈禧,逮住守旧派的头头,变法就能水到渠成。”

“却殊不知,中国几千年的政治运行到了清末早已经定型了。”

“皇帝挟持太后就是不孝,作为统治集团的代表,皇帝若是离经叛道,背叛自己的阶级,下场只能是被赶下台。”

“9月9日,慈禧听英、俄在山海关一带有不正常的军事调动,可能会引发边患。”

“加之慈禧还听光绪第二天要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,打算聘请伊藤博文为客卿,主持变法。”

“慈禧认为这很扯,便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。”

“当天晚上,慈禧见到光绪,要求逮捕维新派,光绪不同意。”

“两人发生了一些不愉快,慈禧返回了颐和园。”

“9月20日,康有为悄悄离京。”

“同一天深夜,慈禧接到荣禄密报,光绪打算对付自己。”

“慈禧闻言大惊,不等天亮就赶回紫禁城,直入皇帝寝宫,将光绪囚禁于瀛台。”

“然后发布训政诏书,宣布临朝训政。”

“又以结党营私妖言惑众的罪名,出动三千士兵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。”

“部分维新派和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被抓,这就是戊戌政变。”

刘彻:这个康有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,不仅害了自己的弟弟,也害了光绪被软禁。

他原以为康有为有什么大能耐,现在看来和光绪一样,都是志大才疏的庸人。

围园杀后也不知道康有为是怎么想出来的,不仅想法很可笑,就连计划也不靠谱。

而且这么重大的刺杀事件,居然也能擅自做主,不和光绪商量一下。

孝道对于皇帝而言,异常重要,光绪要是知道康有为的计划,肯定是不会同意的。

可就是康有为自作主张,导致光绪也被坑害了,成为了阶下之囚。

要是没有政变谋逆这件事,以慈禧对光绪的感情,还不会把光绪怎么样。

可康有为策划了政变,慈禧肯定会认为政变是光绪指使的。

两人哪怕再深厚的感情,对于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,慈禧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。

“此时慈禧还没有打算杀人,但是到了9月2日,康广仁招供承认了围园杀后的惊天密谋。”

“慈禧闻言勃然大怒,随即令人宣读懿旨,大逆不道,劫持皇太后。”

“结党营私和劫持皇太后这两个罪名的区别很大,前者充其量只是内部矛盾,搞动作免官就行了,而后者则是妥妥的谋逆大罪。”

“对此,慈禧决定杀人立威。”

“随后谭嗣同、杨锐、刘光第、林旭、杨深秀、康广仁被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,这六人便是戊戌六君子。”

“维新派的一番瞎折腾,不仅坑了自己,也坑了光绪。”

“对于慈禧来,她悉心培养光绪,光绪要变法她很支持。”

“尽管光绪做了一些有违阶级利益的决策,但是没关系,有自己撑着出不了什么大事。”

“只是某些维新派不是东西,要逮起来安抚人心,就这么简单。”

“但慈禧万万没想到,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养子,居然要把自己给抓起来杀了。”

“这对慈禧的人生形成了重大转折,导致了慈禧与光绪之间的关系彻底崩裂。”

“从过程和结果来看,戊戌政变显然是个乌龙。”

“康有为以为慈禧会对光绪不利,为了变法成功,制定了一个围园杀后的计划,这个计划光绪应该是不知道的。”

“而慈禧知道了围园杀后的计划后,以为光绪要杀了她。”

“出于自身安全,便解除了光绪的一切权力,将其软禁了起来。”

“而光绪在整个事件中,很可能就是一个躺枪的角色。”

“于是,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就这样以一场闹剧的形式结束了。”

“不过话又回来,如果9年的戊戌变法能够成功,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显然会完全不同。”

“但历史没法假设,只能感叹国运衰败至此,再多也没用了。”

清朝晚期的老百姓对康有为怒骂的同时,对躺枪的光绪也格外同情。

清政府的权力一直被慈禧牢牢掌控,毫无实权的光绪原本就很可伶。

可现在光绪经过被康有为这么一坑,直接被慈禧软禁起来了,要多悲惨有多悲惨。

不过相比于光绪皇帝的悲惨,他们普通老百姓要更加悲惨。

要是变法可以成功,大清的实力也会增强,也就不用担心被列强欺负了。

可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,他们老百姓依旧摆脱不了被剥削压榨的命运。

不过即便没有康有为发动政变这件事,在慈禧撑腰的反对派的强烈阻拦下,维新变法依旧不可能取得成功。

此时此刻,清朝晚期的老百姓眼神非常迷茫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乱世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


相关小说推荐

修罗殿

修罗殿

神启骑士 / 文

三年前,李长夜遭人背叛,身负血海深仇!三年后,他带领修罗殿十万将士,王者归来!欺我者,杀无赦!叛我者,斩立决!这一次,李长夜要让苍天敬畏,让大地颤抖,让所有人都明白,他才是世间唯一的王者!

都市 390万字 1个月前

不朽妖塔

不朽妖塔

一株仙草 / 文

大陆中央屹立着一座妖塔,万年不倒,直冲天宇,造就了诸多传说令人向往。传说,通天九州埋藏着诸神的一切。传说,妖塔的尽头通往长生的世界。少年背神秘石碑,从无极山走出,一路高歌勇猛前行。最终走向那波澜壮阔的

玄幻 304万字 4个月前

大魏风华

大魏风华

东有扶苏 / 文

一个路边捡来的小婢女、一纸从尸体上摸出的婚约。便是顾怀穿越到大魏的全部身家。走投无路之下,顾怀产生了个大胆的想法。“要不,去入个赘?”于是,江南烟雨的小楼中,只想混吃等死的顾怀,就这么闯进了清冷美丽女子的生活里。故事,由此开始

其他 169万字 1个月前

综穿之雪色随心

综穿之雪色随心

雨山亭 / 文

简介:关于综穿之雪色随心:影视文+年代文+空间+萌宝新生系统2222刚刚离开主系统独自踏上寻找宿主之旅,没想到遇上时空乱流遇到了一个刚刚毕业的单纯、机智的大学生,来看看她们会有怎样的旅程。(女主刚开始会有点单纯但是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,会一步步成长,不是刚出来就很厉害的,希望大家有一点耐心哦!)

耽美 103万字 4个月前

宫斗?流放?种田?没事!有空间

宫斗?流放?种田?没事!有空间

春城老怪 / 文

简介:关于宫斗?流放?种田?没事!有空间:戈小小是个勤奋努力的好医生,崇尚的是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,最鄙视的就是不劳而获。可是有一天,她突然得到一块奇怪的玉,获得一个空间,从不买彩票的人买了一张彩票,还中了特级大奖........她的空间很鸡贼,自作主张揽了一个城的物品.......戈如弦是古代大燕国丞相府的唯一嫡女,但她九岁就死了娘........戈如弦落水了,无人愿意伸手一救,因为男女授受不

耽美 117万字 4个月前

葬棺帝尊

葬棺帝尊

心念海棠花瘦 / 文

造化青天染浊尘,混沌蛮荒支离碎。一滴魔血染青天,一轮造化衍万道。神秘棺葬婴孩,逆世征伐,踏蛮荒古地,神回太古,掌天道轮回。第一次写小说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,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,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!

其他 170万字 1个月前

本页面更新于
回到顶部
设置